(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国家癌症中心发布了最新一期的全国癌症统计数据,其中肺癌的新发病例和死亡病例数都是居于首位。上海交通大学附属上海市胸科医院副院长韩宝惠教授表示,EGFR 20号外显子插入突变非小细胞肺癌治疗有了最新突破,这类肺癌患者结束了二十年来“无特异性靶向治疗药可用”的困境,迎来靶向治疗新时代。与此同时,随着二代测序技术的不断普及与应用,更多EGFR 20号外显子插入突变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能够得到精准的诊断。
到了2020年,中国每年有新确诊的肺癌人数达到81.6万人,死亡人数每年达到了71.5万。换算下来接近每天有2000个肺癌死亡。“我们的任务,尤其是医务工作人员任务是非常艰巨的。因为要降低肺癌的死亡率,精准医学等治疗手段要不断的更新。” 韩宝惠教授介绍,
肺癌的靶向治疗有了巨大的突破,尤其在晚期肺小细胞肺癌领域里可以看到有10个信号传导通路。靶向治疗的靶点被发现,而且有成功的靶向治疗的药物,其中最具代表的是EGFR信号传导通路。因为它是最早用于靶向治疗的信号通路,最早有一代、二代和三代的靶向治疗药物。
随着一代、二代和三代的靶向治疗药物,针对敏感突变肺癌治疗取得了非常好的治疗效果,有些肺癌甚至变成了慢性病。但是对于20外显子插入突变,它是一个耐药突变,疾病控制时间和长期生存率都是非常有限的,所以对于20外线的插入这样的难题,需要集思广益有新的治疗策略,需要有新的靶向治疗药物。
目前,相对于常见EGFR突变,EGFR 20号外显子插入突变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的生存预后更差。根据一项数据显示,在缺乏针对性有效治疗情况下,晚期EGFR20号外显子插入突变患者二线及后线治疗客观缓解率低于10%,患者病情恶性程度高,预后差,5年生存率仅为8%,临床上对针对性的靶向治疗药物有着十分紧迫的未满足需求。
首个靶向治疗EGFR 20号外显子插入突变非小细胞肺癌的口服创新药物琥珀酸莫博赛替尼在国内进入临床应用阶段。临床研究结果显示,经25.8个月的长期随访,这种最新的治疗方式可将含铂化疗经治患者的中位无进展生存期提高到7.3个月,中位总生存期延长至20.2个月。
业内透露,新的治疗方式打破了过去临床上依赖化疗为主的治疗手段,给临床医生提供了更精准的针对性靶向治疗策略。
韩宝惠指出,
现在肿瘤治疗进入了精准医学的时代,包括精确诊断和精确治疗。作为一个临床医生,我们期待有更多的选项,因为每一个靶向治疗药物,它的优势、它的毒副反应都是不一样的,所以可能我们有更多的选项就会有优势互补,会有不同的人群选择个体化的治疗方案。我们也期待在靶向治疗时代,尤其是20外显子插入突变,能够把最优秀的药物尽快的用到患者身上。另外,精准医学就是要全病程管理。因为在使用药物的过程中,尤其是在长期使用的药物过程中,患者每一个的个体情况是完全不一样的,有些有基础病、有些有合并症、有些有复杂的脏器功能障碍,或者是其他的一些复杂情况,这些都需要接受个体化治疗,有针对性的精准治疗。
关键词: